首页 | 工程简介 | 相关政策 | 工作要闻 | 工程成果 | 数据发布 | 国际视野 | 科普知识 | 探月群英 | 视频集锦 | 访谈直播 | 宇宙人文 |
|
主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承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协办单位: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京ICP备19018762号 信息报送:clep@cnsa.gov.cn |
![]() 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 |
据《科学美国人》杂志在线版1月16日消息,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日前发布了“国家近地天体预防策略”,指出美国需要更多的技术工具来跟踪太空中“流浪”的岩石,还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来应对这一全球挑战。该战略被视为防御近地天体威胁的一个重要进展。
近地天体是对自身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因此有可能产生撞击危险的小行星、彗星以及大型流星体的总称。它们中的一员很可能正朝向地球方向运行,并对我们构成威胁。这不会是单一事件,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潜在碰撞的近地天体。2013年2月,俄罗斯陨星事件就造成上千人受伤,更可怕的是,全世界的宇航机构居然和普通民众一样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此事的。这以后,多国政府及下属宇航机构一直致力于查找并预知此类天体信息。
白宫最新发布的这份19页的预防策略,旨在增强国家防备,通过提升当前所欠缺的预警能力,将近地天体碰撞地球的风险降到最低。概述的目标中,包括要增强近地天体的模型化预测,减少其轨道不确定性;计划增强紧急警报系统,并对能够消灭相关危险的太空探测器加大投入;如果确实存在近地天体袭击,应制定国家和国际应急程序等。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行星防御官员认为,该战略获批准是“重要的第一步”,随后需完善细节付诸行动。但《科学美国人》文章表示,美国政府是否愿意为这些努力提供大量资金仍有待观察。
据预测,仅就小行星而言,目前尚未被发现的数量是已知数量的100多倍,其中约有100万颗的尺寸达到了足以摧毁纽约的程度。只有精确地早期预警,才有可能快速反应,利用正在研发的技术手段提高成功偏移它们的机会。
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承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协办单位: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京ICP备19018762号
信息报送:clep@cns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