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国际视野 > 正文
月亮起源“撞击说”有新解:由系列小卫星“组装”形成
发布时间:2017-01-13   文章来源 : 《科技日报》   字号:
 

  日前,英国《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的论文称,科学家通过最新模拟推翻了旧有假说:月球是由一系列撞击形成的,而不是此前认为的缘于一次巨大的碰撞。新模型同时解释了月球为什么主要是由类似地球的物质组成,而不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物质的混合。


  原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曾发生巨大碰撞,这是目前解释地月系统成因的主要候选理论。在能解释月球组成的大碰撞假说中,要么形成月球的物质大部分来自地球(而非撞击地球的天体),要么撞击地球的天体与地球组成相近——然而,这两种情况虽然都有可能,但科学家指出,其可能性其实都不大。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院科学家拉鲁卡·鲁弗及其同事此次对大型(但非巨型)行星体撞击原地球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中,撞击产生了碎屑盘,其中许多主要由地球物质而非撞击天体组成。每次撞击后,碎屑盘吸积形成了一颗小卫星。研究团队认为,这些小卫星最终向外漂移,并与日益增大的月球合并。要“组装”成月球,需要20次能够形成小卫星的撞击过程。


  论文作者认为,在早期的内太阳系,原地球与大型行星体之间撞击形成小卫星的频率足以形成月球,且能满足观测限制。月球由多次撞击“组装”而成这一点表明,月球是在数百年万年间形成的,而非地质学意义上的一瞬间;此外,地球和月球内部成分的混合程度或许比单次大碰撞情境下更低,因而有可能保存了撞击时期的记录。


  在相应的新闻与评论文章中,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卡里斯·科林写道,如今这项研究复兴了“迄今为止被普遍摒弃的一种观点,即一系列较小且更为频繁的撞击,而不是一次巨大的碰撞形成了今天的月球”。

【关闭】    【打印】
月亮起源“撞击说”有新解:由系列小卫星“组装”形成
发布时间:2017-01-13 来源: 《科技日报》  字号:

  日前,英国《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的论文称,科学家通过最新模拟推翻了旧有假说:月球是由一系列撞击形成的,而不是此前认为的缘于一次巨大的碰撞。新模型同时解释了月球为什么主要是由类似地球的物质组成,而不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物质的混合。


  原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曾发生巨大碰撞,这是目前解释地月系统成因的主要候选理论。在能解释月球组成的大碰撞假说中,要么形成月球的物质大部分来自地球(而非撞击地球的天体),要么撞击地球的天体与地球组成相近——然而,这两种情况虽然都有可能,但科学家指出,其可能性其实都不大。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院科学家拉鲁卡·鲁弗及其同事此次对大型(但非巨型)行星体撞击原地球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中,撞击产生了碎屑盘,其中许多主要由地球物质而非撞击天体组成。每次撞击后,碎屑盘吸积形成了一颗小卫星。研究团队认为,这些小卫星最终向外漂移,并与日益增大的月球合并。要“组装”成月球,需要20次能够形成小卫星的撞击过程。


  论文作者认为,在早期的内太阳系,原地球与大型行星体之间撞击形成小卫星的频率足以形成月球,且能满足观测限制。月球由多次撞击“组装”而成这一点表明,月球是在数百年万年间形成的,而非地质学意义上的一瞬间;此外,地球和月球内部成分的混合程度或许比单次大碰撞情境下更低,因而有可能保存了撞击时期的记录。


  在相应的新闻与评论文章中,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卡里斯·科林写道,如今这项研究复兴了“迄今为止被普遍摒弃的一种观点,即一系列较小且更为频繁的撞击,而不是一次巨大的碰撞形成了今天的月球”。

【关闭】    【打印】

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承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协办单位: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京ICP备19018762号
信息报送:clep@cns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