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程简介 | 相关政策 | 工作要闻 | 工程成果 | 数据发布 | 国际视野 | 科普知识 | 探月群英 | 视频集锦 | 访谈直播 | 宇宙人文 |
|
主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承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协办单位: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京ICP备19018762号 信息报送:clep@cnsa.gov.cn |
![]() 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 |
英国《自然》杂志2月20日公布了一项天文学最新发现:“地外文明搜寻计划”(SETI)团队发现了一颗此前从未曾观测到的海王星卫星,这也是海王星最小的卫星,其被命名为“马头鱼尾怪”(Hippocamp)。
迄今,只有美国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曾在1989年拜访过海王星。它在飞掠海王星时,发现有6颗内卫星绕其运行,这些内卫星都比海王星年轻,形成于海王星捕获其最大的卫星“崔顿”(海卫一)后不久。每颗内卫星都可能曾因彗星撞击而受损。
而此次,美国“地外文明搜寻计划”科学家马克·叔华尔特及其同事,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研究海王星的内卫星和环,发现了“旅行者2号”飞掠海王星时未能观测到的第7颗内卫星。这意味着海王星总共有14颗卫星。这一发现是通过特殊的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的,该技术使得科学家能够不受海王星内卫星高速运行的影响进行重点观测。
新卫星现已得名“马头鱼尾怪”——希腊神话中的一种海怪。作为海王星最小的卫星,其平均直径仅34千米,轨道靠近“普罗透斯”(海卫八)——最大最外层的内卫星。团队详细报告了新卫星的大小和轨道模式,并提出了关于其形成方式的见解。
天文学家认为,“马头鱼尾怪”可能是由“普罗透斯”被一颗大型彗星撞击后喷射的碎片形成的。他们总结表示,这些发现进一步印证了这样一种观点:海王星内卫星的形成确实受到了无数次撞击的影响。
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承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协办单位: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京ICP备19018762号
信息报送:clep@cns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