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程简介 | 相关政策 | 工作要闻 | 工程成果 | 数据发布 | 国际视野 | 科普知识 | 探月群英 | 视频集锦 | 访谈直播 | 宇宙人文 |
|
主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承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协办单位: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京ICP备19018762号 信息报送:clep@cnsa.gov.cn |
![]() 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 |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走完98年的人生历程,溘然长逝。斯人已逝,精神永存。钱学森,不只开辟与发展了我国的航天事业,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宝库,而且已经成为共和国的时代楷模,航天人的精神丰碑,以及所有矢志报国的华夏儿女的奋斗图腾。今天我们以五个篇章来缅怀钱学森波澜壮阔、科技报国的一生。
1 崭露头角:科学弄潮儿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聪颖好学,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1934年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公费留学。后转入加州理工大学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开始了其在科学领域的辉煌历程。
在美期间,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
2 劈波斩浪:五年归国路
早在赴美前,他向同学袒露心声:“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学技术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效力。”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钱学森耳朵里,他欢欣雀跃,认为将自己所学报效祖国的时刻到来了。在钱学森积极筹划回国的时候,厄运不期而至。钱学森被美国司法部移民局指控为美国共产党员,继而受到种种不公待遇,受到长达5年的监禁。
1955年6月,钱学森从一份中文画报看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老先生出席活动的照片,钱学森用香烟纸当即给陈老先生写信告知:“自己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请求祖国就回国之事给予帮助。党中央高度重视此事,经过多方斡旋和艰难谈判,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接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妻子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踏上了回国的旅途。10月8日到达广州,钱学森万分感慨的说:“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5年回国路,真可谓一波三折,拳拳报国之心,终得心想事成。
3 腾驭云霄:十年两弹成
回国后,钱学森马不停蹄的赴东北工业基地考察我国的工业基础,在被陈赓大将问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在美国憋了一肚子气回国的钱学森很干脆地说:“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弹道导弹“东风一号”试射成功。1966年10月,钱学森协助聂荣臻元帅组织实施了我国首次“两弹结合”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把国防现代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同年5月1日,钱学森与参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工程研制的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城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参加“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颁奖。这次颁奖仪式,获奖人只有钱学森一位。
1999年9月18日,钱学森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实现首次载人“飞”天。随着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航天员大队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后,执行任务的航天员都会去看望钱学森。
4 泽被后世:擎自强大旗
1950年时任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曾说:“无论在哪里,一个钱学森都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对此毛主席却说:“在我看来,对我们来说钱学森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啦。”钱学森在我国航天领域的成就是家喻户晓的,人们都说钱学森使中国的航天事业向前推进了20年。
在钱学森逝世后的十年里,沿着老一辈航天元勋的路线,我们实现了嫦娥二号到四号的探月工程成功实施,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各抱着一只“玉兔”,一个落月球正面,一个落月球背面,一个实现了中国航天器首次地外软着陆,一个实现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北斗组网、天宫空间站、航天员太空行走、高分卫星、量子卫星等一个个伟大成就让人应接不暇,钱学森的诸多构想也逐步走入了现实。钱学森青年时代发表的论文《火箭》中提到的那几种高性能的清洁推进剂,我们用在了新一代运载火箭上。
今年阅兵,东风-17亮相后,网络上许多人都提起了“钱学森弹道”。虽然外界对装备的多种解读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大家从没有忘记您的高瞻远瞩,没有忘记您的大师风范,没有忘记您对祖国的赤诚。
现在,我们不仅用重器维护民族尊严,还把航天技术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提高粮食产量到推动医疗进步,从智慧生活到能源环保……昨天,钱学森为我们开辟了先路,夯实了坚实的“地基”;今天,我们把他的许多构想变成现实,航天事业“大厦”越盖越高。明天,我们将继续沿着钱学森的“轨道”,飞向更远的深空,取得更多的成果。
5 赤子丹心:矢志永无悔
“我要尽最大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这是钱学森投身国防事业的初心与使命的鲜明写照。一生中荣誉无数,却从不居功,一心想着祖国未来发展和国防强大。钱学森曾分享过他的三次“激动时刻”。他说:我这一辈子有三次非常激动的时刻。第一次的激动时刻是在1955年,我被允许回国了,我向我的恩师告别,他很有感慨的跟我说,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我一听他这句话我激动极了。第二次心情激动,(是)在建国十年的时候(被)接受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我心情是非常激动的。第三次心情激动,(是)读了《史来贺传》的序,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跟钱学森作为四十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简直心情激动极了。
在钱学森的表述中,我们看到了这位老人对学术的赤诚,对党的赤诚,对国家的赤诚,对民族的赤诚。钱学森的一生,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钱老走了,他已经完成了国家交给他的所有任务。华夏九万里国土,再也不用遭受核威胁;浩瀚宇宙星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足迹。今天,我们缅怀英雄,回首征程,祝愿迎着新时代更加开放的祖国越来越好,更加进取的国防事业越来越强大!
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承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
协办单位: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邮编:100048
京ICP备19018762号
信息报送:clep@cnsa.gov.cn